<dd id="8x449"></dd>

      • 索 引 號:370402/2020-00032
      • 主題分類:統計公報
      • 發布機構:區統計局
      • 成文時間:2019年10月09日
      • 文  號:
      • 發文時間:2019年10月09日
      • 標  題:市中區2018年統計公報
      • 效力狀態:有效

      市中區2018年統計公報

      市中區2018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8年,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全區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運行態勢。

      一、社會經濟

      人口結構合理。年末全公安口徑居民戶數18.52萬戶,戶籍總人口58.86萬人,其中男性29.90萬人,女性28.96萬人,城鎮人口42.85萬人。2018年全區1%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全區常住人口51.8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8968人,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7.3%,死亡人口2031人,人口出生率8.61,死亡率3.71,自然增長率4.9。

      經濟運行平穩。初步核算并經統計局核定,全實現生產總值GDP)256.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05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33.4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113.52元、增長5.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4:52.4:43.2調整為3.9:51.9:44.2。從三次產業貢獻率看,第一產業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對全區GDP的貢獻率為2.2%;第二產業拉動GDP增長2.3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9.5%;第三產業拉動GDP增長2.3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8.7%。人均生產總值50000、增長3.8%。

      就業人數增加。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620人,城鎮新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完成5201人,新增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32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419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3%。全年為全區792名失業職工發放失業保險金612.13萬元。就業技能培訓完成3753人,創業培訓完成358人。高度重視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效應,全年為符合條件的57名創業人員發放貸款557萬元,申報小微企業5戶共計1200萬元,有效緩解了自主創業者融資難的問題。物價溫和上漲。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9%;消費品價格上漲2.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9.0%,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7%;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7%。1:? 2018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

      指?? 標

      2018年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1.7

      食品煙酒

      102.3

      衣著

      101.6

      居住

      100.6

      生活用品及服務

      102.7

      交通和通信

      101.8

      教育文化和娛樂

      102.2

      醫療保健

      101.2

      其他用品和服務

      100.3

      二、改革開放

      改革創新深入實施,動能轉換起勢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規上工業產品產銷率達到100.7%;全年減稅降費5.4億元,實現“個轉企”681戶,新增“四上”企業24家,市場主體發展到9.2萬戶;積極創建縣域創新驅動試點區,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萬邦賽諾康等5家企業獲批棗莊市首批“科技小巨人”,泰和水處理躋身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百強名單,鵬翔光電獲得省科技重大專項立項扶持,成功創建杰諾生物酶院士工作站等5家省級創新平臺。

      實體經濟穩步做強,產業轉型步伐加快。新上過5000萬元以上項目28個,其中過億元項目20個,實際到位資金28.8億元。45個區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8.6億元;10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完成投資28.4億元。海之杰紡織服裝及彩印包裝等5個項目竣工投產,寧康藥業中藥飲片生產加工等16個項目超進度建設。中建材研究總院山東分院和國檢集團(CTC)分公司、中建材生物識別芯片、家禾箭牌科技產業園等15個項目簽約落地棗莊經濟開發區;投資3150萬元實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清理置換項目10個,盤活用地397畝。紡織服裝、機械裝備等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百項技改”工程投產80個,累計完成投資52億元;一甲動漫等7家企業完成股改,鑫泰水處理正有序推進“新三板”掛牌;泰和水處理成為全國單品冠軍企業,上市申報材料已報證監會;在全市率先組織22家企業到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集中掛牌。稅郭鎮被評為“中國針織行業先進產業集群鎮”。城區低端服務業態整合取得突破,德利源建材裝飾城順利拆除,魯南建材裝飾批發城穩步搬遷,之信農副產品貿易博覽城加快建設。全區專業市場、物流園區和商業綜合體總面積達到160萬平方米,各類金融機構發展到75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46家、79家、18家,“三品一標”認證達到40個,8家農業產業園被新認定為棗莊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精品特色園,西王莊鎮被評為全省特色產業鎮“鄉村振興示范鎮”。鄉村振興扎實推進,鄉村建設日新月異。深入開展美麗鄉村三年攻堅行動,5個片區、31個行政村、62個自然村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1.7億元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51.7公里,新增“戶戶通”村居46個。累計改造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1.1萬余戶,6個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整治“散亂污”企業221家,淘汰燃煤鍋爐205臺;治理河道58公里,鋪設雨污管網18.9公里;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4個,新增植樹造林面積1萬畝,永安鎮被評為“山東省森林鄉鎮”。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46家、79家、18家,“三品一標”認證達到40個,8家農業產業園被新認定為棗莊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精品特色園,西王莊鎮被評為全省特色產業鎮“鄉村振興示范鎮”。新建省級美麗鄉村1個,培育和發展食用菌、特色果品等“一村一品”富民產業,市級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達到6個。今年新培育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0家,精品園區和標準化基地13家,“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30個。市場主體不斷壯大、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新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9821戶、增長15.05%。新登記注冊資本106.5億元、增長94.31%;新登記從業人員4.11萬人、增長15.7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85.53元,比上年減少1.27元,主營收入利潤率為5.47%,較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28.43%。

      三、經濟

      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87億元、增長2.8%。其中,農業增加值增長9.4%、林業增加值下降19.9%、牧業增加值增長0.4%、漁業增加值下降44.2%、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5%。

      農產品產量穩定。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1.06萬畝,糧食總產6.91萬噸,單產328.29公斤/畝。蔬菜種植面積5.22萬畝、下降4.2%;產量16.52萬噸、增長1.5%。油料種植面積4.52萬畝、增長4.8%;總產量1.08萬噸、增長1.9%。年末果園面積1.66萬畝、下降17.1%;水果1.09萬噸、增長7.9%。

      2: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6.91

      -0.6

      棉花

      11

      -5.2

      油料

      萬噸

      1.08

      1.9

      蔬菜

      萬噸

      16.52

      1.5

      水果

      萬噸

      1.09

      7.9

      豬年末存欄

      萬頭

      7.29

      -7.6

      羊年末存欄

      萬只

      1.93

      -35.0

      肉類

      萬噸

      1.92

      -12.6

      禽蛋

      萬噸

      1.22

      -12.7

      奶類

      萬噸

      0.21

      -11.4

      水產品

      萬噸

      0.33

      -15.3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機裝備總量提升、結構優化,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4.22千瓦、增長0.5%。加強農機技術推廣,全區實現玉米機收面積12.18萬畝,玉米機械化收獲水平達到90%以上。

      林業建設成效顯著。造林面積完成586公頃,新建提升城鄉綠色生態廊道30公里,新育苗面積35公頃。成功創建山東省森林鄉鎮1個、山東省森林村居2個。

      濕地保護措施得力。加強濕地資源保護,濕地保護率達到59%。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成效顯著,新增高效節水面積400畝。

      四、工業經濟

      工業運行平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其中,輕工業下降7.1%;重工業增長5.6%,重工業快于輕工業12.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102.3%。

      重點行業較快增長。在統的29個行業大類中,14個行業實現增加值增長,行業增長面達48.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醫藥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5.4%、50.9%、47.9%和29.4%。

      主要產品生產穩定。在統的37種重點產品中,17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其中,水泥、商品混凝土、金屬切削機床、高低壓開關設備等主要產品產量比上年分別增長20.8%、11.5%、13.7%、3.8%。

      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增長(%)

      鐵礦石原礦

      216434

      -34.9

      石灰石

      6773848

      19.3

      小麥粉

      6782

      -35.6

      飼料

      9693

      -9.1

      鮮、冷藏肉

      4890

      -30.4

      膨化食品

      78

      14.7

      飲料酒

      千升

      393

      -26.3

      飲料

      2900

      36.3

      11726

      -42.6

      萬米

      2018

      -36.6

      印染布

      萬米

      18787

      47.2

      服裝

      萬件

      17036

      -16.7

      紙制品

      0.00

      -100

      單色印刷品

      1544

      77.5

      燒堿(折100%)

      76836

      25.5

      化學試劑

      9449

      -3.0

      硅酸鹽水泥熟料

      3408093

      -3.8

      水泥

      5739671

      20.8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603911

      11.5

      石膏板

      萬平方米

      187

      29.9

      萬塊

      0.00

      -100

      五、房地產、建筑

      投資結構急待優化。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降低31.7%。三次產業投資構成由去年同期的0.3:57.7:42調整為0:20.8:79.2,二產占比回落36.9個百分點,三產投資成為我區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支撐。重點領域中,工業投資下降64.6%,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降低79.8%。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較快。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5.3億元、增長183.9%。房屋施工面積386.35萬平方米、增長5.1%;房屋竣工面積43.62萬平方米、下降1%。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79.8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41.09億元、增長12.5%。

      建筑業增長穩定。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84.19億元、增長28.2%,位居區(市)首位。本年新簽建筑合同額88.12億元、增長18.5%;施工面積為547.79萬平方米、增長27.5%,增幅較上半年提高39.4個百分;建筑企業實現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30.64萬平方米、增長12.6%。2018年全區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3.5億元,占GDP的13%,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同比增長28.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36.6%,拉動全區GDP增長1.8個百分點。

      六、貿易

      市場消費運轉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7.8億元、增長7.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42.9億元、下降2.2%。按行業分,商品零售額119.3億元、增長7.6%;餐飲收入額18.5億元、增長9.0%。按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0.1億元、增長6.7%;農村消費品零售額37.7億元、增長10.3%。

      主要商品銷售良好。在限上法人企業零售額中,在統的27個商品類別有25個實現正增長。消費升級類商品累計實現零售額6.2億元、增長6.5%;汽車類零售額累計實現3.7億元、增長2.3%;石油及制品類累計實現零售額12.2億元、增長2.4%;基本生活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3.4億元、增長6.1%。

      對外貿易平穩發展。進出口總額21.5億元、增長0.30%,其中,出口21.28億元、增長2.2%。實際使用外資400萬美元。進出口實績企業116家、增長3.6%。進出口過億元的企業3家,實現進出口12.75億元、增長5%,占全區進出口總額59.3%。其中,過6億元、過4億元、過2億元企業各1家,支撐作用顯著。出口市場更加多元。“棗莊制造”出口遍及港臺、日韓、東盟、南亞、中近東、非洲、歐盟、獨聯體、拉美、北美、大洋洲各市場,全球市場布局進一步拓展。傳統市場中,對歐盟、美國、日本、韓國分別出口3.39億元、2.33億元、1.19億元、0.67億元,其中對歐盟、對韓國分別增長2.28%、25.65%;新興市場中,對“金磚國家”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分別出口1.38億元、1.05億元、0.37億元、0.11億元,其中對俄羅斯、印度、巴西分別增長21%、12.9%、1.6%。對東盟出口1.19億元。共有60家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進出口9.35億元、增長2.3%,占全區進出口總額43.5%。

      、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業平衡發展。公共交通共有公交企業4家,出租車公司7家,客運量約計6359萬人。出租車434輛,農村客運車輛20輛,新能源公交車795輛,普通公交車626輛。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共修建農村公路82.5公里,完成投資6500萬元。其中網化工程25公里,完成投資1300萬元,三年集中攻堅工程57.5公里,完成投資5100萬元。另全區新增46個村居道路硬化戶戶通村居,建設戶戶通道路42萬平方米,完成投資3300萬元。

      郵政通訊業快速發展。2018年市中區郵政分公司累計實現業務收入4416.57萬元、增長12.3%,全年實現目標利潤929.19萬元,大金融收入實現3436.15萬元??爝f包裹業務完成業務收入234.51萬元、增長17.1%,其中郵政小包快遞完成 212.71萬元、增長83%。電信業務總量3.6億元,固定電話用戶3.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0.77萬戶,互聯網用戶12.5萬戶。

      旅游業蓬勃發展。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76.2萬人次,增長8%,旅游消費總額增長13.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增長5%,入境游客(消費)增長3.5%;接待國內游客增長5.8%,實現國內游客消費97.5億元、增長6.2%;本地居民出游前后旅游消費增長2.9%。

      、財稅、金融

      財政收支增幅平穩。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26億元、增長0.2%。其中,稅收收入18.67億元、增長4.3%,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83.9%,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0.29億元、下降1.9%。同時,各項民生政策落實較好,實現民生支出20.4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67.3%。

      稅收收入增長較快。全口徑稅收收入(含海關代征)29.67億元、增長0.8%。全口徑稅收占GDP的比重達到11.5%,上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減稅政策,全年落實稅收減免5.49億元、增長6.1%,辦理出口退稅2.2,幫助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在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印花稅等方面,按照上級部署要求,持續釋放減稅紅利。

      信貸規模不斷擴大。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38.89億元,年初增6.5%。其中居民存款余額289.64億元,年初增7.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84.06億元,年初增長2.6%。

      保險事業健康運行。全區(含轄區內市直)實現保費收入28.91億元、下降8.5%。其中,財產險收入6.16億元、增長-18.41%;人身險收入22.75億元、下降5.3%。賠款與給付9.91億元、下降22.2%。其中,財產險3.54億元、下降20%;人身險6.37億元、下降23.2%。

      九、科技、專利???科技事業健康發展。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完成4.74億元,研發經費占生產總值比重為1.97,提高幅度為0.17個百分點;泰和水處理等4家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復審,新認定天一實業等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認定市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8家,康力醫療等5家企業獲批棗莊市首批“科技小巨人”,泰和水處理躋身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百強名單;新認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備案院士工作站1家、備案省級科技孵化器1家、省級眾創空間2家,新認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市級重點實驗室4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市級科技協同創新中心6家;新簽訂各類產學研合作協議12項,組織申報市級以上科技和人才項目20余項,杜勇等3人成功入選第4批“棗莊英才”,康力醫療合作的省醫科院李勝團隊等3家企業成功入選全省首批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計劃;制定下發全區創新驅動試點區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棗莊海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和棗莊中匯股權投資基金兩只產業基金,基金總規模15億元,財政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聯合開展雙招雙引,目前中建材生物識別芯片、海王康力高端功能性敷料等3個項目已確定入園建設,匯影醫療等3個項目正在進一步對接。

      專利創造量質齊增。有效發明專利224、增長0.45%,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3件。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407件,發明專利授權量46件。

      十、文教、教育事業發展良好。2018年,我區規劃化解大班額項目為4個,計劃投入資金1.56億元,新增校舍4.8萬平方米,可新增初中學位5300個、小學學位2970個,師資需求192人。截至目前渴口中學和中興小學項目已經竣工使用;勤為學校(原名為聚藝谷學校)3號和4號教學樓在2018年秋季開學時順利使用,普通中等職業學校招生208人,畢業33人,在校生298人。普通高中招生1801人,畢業2048人,在校生5842人。普通初中招生7167人,畢業4371人,在校生17362人。小學招生9089人,畢業9743人,在校生60554人。幼兒園在園兒童16986人。文化廣電健康發展。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8個;公共圖書館1個,總流通10.8萬人次;文化館1個。有線電視用戶35031萬戶。扎實開展“一村一年一場戲”免費送戲下鄉活動,送戲111場。舉辦公益電影放映培訓班,推進“一村一月一場電影”活動,進農村放映1332場,同時進社區、進福利機構電影放映206場。開展了“忠誠衛士?2018春雷行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衛星地面接收集中整治,出版物市場集中整治等專項整治行動,出動執法隊員5500余人次,檢查各類文化經營單位2700余家次,查處違規案件19件,對7家無證KTV下發了停止經營行為通知書。認真落實“雙隨機一公開”、舉報即時查處、黑名單、“定期函告”等各項管理制度。

      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衛生機構數14家,其中,醫院1家;衛生院6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1家;婦幼保健機構1家。衛生技術人員1475人,其中,執業醫師456人;注冊護士661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人員39人;婦幼保健機構人員225人。衛生機構床位數1025張,其中,醫院650張;衛生院255張;婦幼機構100張。

      為進一步推進2019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順利實施,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深入開展。根據要求,全區轄區內常住人口均可免費享受14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截至2018年度底我區基本公衛人口數為485691人,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65981人。

      體育事業廣泛開展。由市中區組隊代表棗莊市參加山東省第24屆運動會田徑、游泳、摔跤、跆拳道、籃球、武術散打、乒乓球、羽毛球等8個大項的角逐,綜合成績共獲得4枚金牌、4枚銀牌、6枚銅牌,綜合總分307分,四十多人次獲得個人、團體前八名的成績。其中一人獲得鐵人三項男子甲組個人第一名的好成績。十一、城建、生態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鎮常住人口達到41.0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9.18%,比上年提高0.31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9億元,棗莊惠民鐵路專用線、棗木高速東延市中段、青檀路公鐵立交匝道工程加快建設;新臺高速、世紀大道、S103濟棗線市中段,振興北路立交橋及道路等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利民路、新崮山路等6條市政道路建成通車。清理城區111家電話亭(書報亭)、售貨亭、早餐車,棗莊老街完成改造,37個老舊小區、22條背街小巷改造全面完工。

      空氣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空氣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160天;環境空氣中四項主要污染物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1、127、24微克/立方米,分別比2017年改善8.9%、5.9%、17.2%。

      、民生、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48元、增長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8元、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0元、增長8.8%。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全年征繳各項社會保險費60497萬元,其中征繳企業養老保險費34230萬元;征繳機關事業養老保險費25228萬元,征繳失業保險費1039萬元。機關事業參保0.97萬人,企業參保人數達8.53萬人,辦理居民參保7.4萬人,收繳養老保險費10076萬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居民35.53萬人。

      脫貧攻堅戰扎實推進。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不返貧。各級累計投入扶貧資金992.7萬元, 落實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390人、享受低保政策1305人、五保政策51人、一至四級殘疾664人。

      保障性安居工程順利進行。三角花園東南片區、大官莊片區、沙河子三期等連片棚改全面啟動,全年回遷上房592戶、719套。碧桂園、恒大、融創、中梁等一批龍頭企業進駐,累計盤活出讓商住用地879.6畝。完成35個小區“三供一業”改造,惠及居民2.7萬戶。

      全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4起、死亡8人,以發生事故的行業(領域),均為生產經營性交通事故。高效率排查隱患,共排查村(社區)161個,生產經營單位(業戶)10866家,摸排廢舊廠房、倉庫、出租房600余處,廢舊油罐139個,排查整治安全隱患1.4萬條,對130家企業立案處罰,罰金240萬元,并對7處重大安全隱患掛牌督辦限期整改。

      公報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核實數以《市中區統計年鑒2018》公布的數據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及其中各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法人企業。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指:

      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

      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

      住宿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

      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

      4、本公報中三次產業劃分標準根據《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國統字〔2012108號)。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公安戶籍人口來自市公安局,市場主體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糧食產量、價格、居民收入數據來自棗莊調查隊,進出口數據、對外經濟數據來自市商務局,郵電通信數據來自市中移動公司、市中聯通公司、市電信公司、市郵政管理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稅收數據來自市稅務局,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來自市人行,科技數據來自市科技局,專利數據來自市知識產權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衛生數據來自市中衛健委,社會救助數據來自市民政局,社會保險、就業數據來自市人社局,文化數據來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廣電數據來自市廣播電視臺,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數據來自市住建局,交通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環境保護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林業數據來自市林業和綠化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扶貧數據來自市扶貧辦,其他數據均來自統計局。


      相關文章

      中共市中區委、市中區人民政府主辦 各鎮街、區直部門內容保障

      市中區大數據中心建設 地址:棗莊市市中區君山中路321號 郵編:277101 技術支持電話:0632-308307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632)3921308 舉報郵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網站備案:魯ICP備07002590號-1 政府網站標識碼:3704020008  魯公網安備:37040202000003號

      高潮喷水尖叫A片
      <dd id="8x449"></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