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8x449"></dd>

      • 索 引 號:370402/2018-01244
      • 主題分類:統計公報
      • 發布機構:統計局
      • 成文時間:2017年10月06日
      • 文  號:
      • 發文時間:2017年10月06日
      • 標  題:市中區2016年統計公報
      • 效力狀態:有效

      市中區2016年統計公報

      市中區2016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市中區統計局


      2016年,在市中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牢固樹立“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執政理念,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以實體經濟發展、城鄉基礎設施改造、城鄉環境提升三大攻堅戰為突破,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務實苦干,經濟社會實現了持續穩步發展。

      一、綜合

      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經上級統計部門核定,全區生產總值(GDP)完成224.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2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16.54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97.51億元、增長7.5%。實現人均生產總值44390元、可比價增長10.9%,按年均匯率折算為6682.9美元。三次產業比例為4.651.943.5,三產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一產占比提高0.1個百分點、二產占比回落1.5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不斷膨脹。全區民營經濟總戶數已發展到6.64萬戶、增長11.2 %。其中:民營企業13025家、增長18.5%,個體工商戶達到5.34萬戶、增長9.5 %;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23.93萬人、增長14.9%;注冊資金331.07億元、增長45.3%;實繳稅金15.40億元、下降12.6%,民營經濟稅收占全區稅收比重為53.6%。

      社會用電平穩增長。轄區內全社會用電量23.7億千瓦時、增長6.6%,增幅比上年升高19.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量17.2億千瓦時、增長5.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3.37億千萬時、增長15.9%。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區新增城鎮就業8795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4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2%。廣泛開展創業就業培訓活動,先后舉辦了各類技能培訓班86期,培訓各類人員4391人,先后舉辦12期創業培訓班,創業培訓人員520人,全年幫助161名大學生成功創業。

      物價水平保持平穩。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7%,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101.8%,同比提高9.7個百分點。

      12016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

      指標名稱

      2016年

      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1.7


      1、食品煙酒

      101.5

      2、衣著

      100.9

      3、居住

      102.8

      4、生活用品及服務

      101.2

      5、交通和通信

      99.2

      6、教育文化和娛樂

      102.3

      7、醫療保健

      104.8

      8、其他用品和服務

      101.5


      二、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

      100.1

      三、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101.8

      四、建筑安裝工程價格指數

      99.1

      五、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

      99.0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平穩發展。完成農業產值20.1億元、增長4.5%,結構比例為56.8:2.2:38.2:2.8,糧經播種面積比例為70.3129.69,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33.7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植面積23.76萬畝,糧食總產量6.75萬噸、下降2.2%。

      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實施“小農水”重點縣、農村土地綜合治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發展管道灌溉10萬畝,6.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發展到54家、76家,土地規模經營比重達到45.3%。國家級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品牌達到44個,成功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

      2:主要農產品產量

      指標名稱

      單位

      產 量

      增長%

      糧食

      萬噸

      6.75

      -2.2

      油料

      萬噸

      1.06

      3.7

      蔬菜

      萬噸

      15.47

      2.3

      瓜類

      萬噸

      0.2

      0.2

      水果

      萬噸

      0.95

      -8.1

      生豬出欄

      萬頭

      17.3

      0.5



      牛出欄

      4428

      -34.4

      羊出欄

      萬只

      2.98

      -8.4

      家禽出欄

      萬只

      829.9

      -26.2

      肉類

      萬噸

      2.42

      -13.9

      禽蛋

      萬噸

      1.72

      6.2

      奶類

      3564.2

      -7.2

      農業生產條件持續改善。全區耕地有效灌溉面積7.87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7.66千公頃,同比增加0.67千公頃。農用機械總動力23.48萬千瓦,擁有拖拉機5544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687臺、增長11.9%,聯合收獲機1199臺、增長8.5%,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4.26萬噸、增長1.4%,化肥使用量(折純)6958噸、下降0.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邁上新臺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189家,新增4家,工業增加值增長6.4%,其中:輕工業增長4%、重工業增長8.2%。輕、重工業產值比為38.2:61.8。

      高新技術產業穩步發展。2016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總數達到15家;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統計范圍的企業達到52家。2016年度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完成144.95億元,同比增長8.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8.6%,比年初增加3.3個百分點。

      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95.96億元、增長6.2%,利稅38.72億元、下降3.6%,利潤25.59億元、增長1.9%。

      支柱行業不斷壯大。建材工業、紡織服裝工業、機械機床工業、化學工業、煤炭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4%、3.8%、6.7%、12.1%、43.2%,食品醫藥工業增加值下降6.7%,分別占全部規上工業12.7%、25.8%、9.7%、10.9%、1.2%、6.2%,六大行業合計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66.5%。

      建筑業發展趨緩。全區有資質建筑企業54家,施工面積329.5萬平方米、比同期下降12.7%,竣工房屋面積156.5萬平方米、下降7.6%,完成建筑業產值52.2億元、增長3.6%。

      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品產量

      同比增長

      萬米

      8125.7

      -2.8

      服裝

      億件

      7.5

      2.5

      原煤

      萬噸

      87.2

      -28.4

      水泥

      萬噸

      481.0

      0.4

      水泥熟料

      萬噸

      416.4

      5.5

      金屬切削機床

      萬臺

      8.9

      35.6

      萬噸

      3.5

      -21.4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255.3

      18.3

      鐵精礦粉

      萬噸

      120.2

      -4.7

      紙箱

      萬噸

      4.0

      3.6

      自來水生產量

      萬立方米

      2129

      7.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運行平穩。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23.12億元、增長8.2%。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0.89億元、12.37億元、98.57億元,一產下降71.5%,二產增長16%,三產下降2.1%;一、二、三產投資比重由上年的1.5:51.7:46.8調整為0.4:55.4:44.2。

      工業技改投資高速增長。2016年,全區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51.04億元、增長19.1%。

      在建大項目投資下降。今年,納入統計范圍的5000萬元以上的非房地產項目為76個,其中今年新入庫項目61個。全區5000萬以上非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94.59億元、下降14.7%。

      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及增幅

      單位:億元

      行業

      2016年

      增長(%)

      合計

      223.12

      8.2

      (一)農、林、牧、漁業

      0.89

      -87.6

      (二)采礦業

      4.18

      137.5

      (三)制造業

      83.84

      -2.3

      (四)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0.38

      126.7

      (五)建筑業

      5.27

      -27.9

      (六)批發和零售業

      13.29

      2.5

      (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8.13

      74

      (八)住宿和餐飲業

      3.60

      2.6

      (九)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0.92

      197.8

      (十)金融業

      0.44


      (十一)房地產業

      28.79

      -39.4

      (十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5.33

      7.5

      (十三)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0.47

      -77.4

      (十四)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1.24

      143.8

      (十五)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4.17

      101.7

      (十六)教育

      3.12

      38.1

      (十七)衛生和社會工作

      16.30

      157.2

      (十八)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65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1.12

      -42.7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計劃投資48.53億元的十電“上大壓小”2×660MW超超臨界機組工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4.15億元;計劃投資6億元的海之杰服裝服飾彩印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2億元;中央廣場項目當年完成7.8億元并于年底投入運營;泰和水處理8HEDP項目累計完成1.25億元,已進行試生產;棗莊客運中心項目累計完成4.52億元已于201610月正式運營。

      房地產投資銳減。2016年,45個房地產在建項目完成投資19.68億元、下降53.8%。房屋施工面積324萬平方米、下降36.6%;竣工面積28.35萬平方米、下降69.8%。商品房銷售面積80.56萬平方米、增長5.7%;商品房銷售額36.03億元、增長23.2%。

      五、國內貿易

      2016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84億元、增長10.3%,消費品市場主要呈現以下特點:鄉村市場相對活躍但占比偏低。2016年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5.6億元、增長10.0%,增速雖高于城鎮市場1.4個百分點,但絕對量僅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11.8%,占比偏低。批發和零售業支撐消費市場。全區批發和零售業占全部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96.2%,拉動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提高10.5個百分點,有力地支撐了全區消費品市場的平穩增長?;拘?、改善性、奢侈性消費有增有減。基本生活類商品需求增勢減弱。2016年限額以上企業食品、飲料、煙酒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化妝品類和日用品類零售額可比增速同比分別減緩7.4、8.9、18.6、9.9個百分點。汽車及能源制品銷售增勢提高。2016年,限額以上汽車類零售額13.37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提高10.8個百分點;石油及制品類同比下降1.3%,降幅收窄14.0個百分點。金銀類商品銷售需求增勢減弱。全區限上金銀珠寶類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2.8%、同比回落9.2個百分點。

      六、外經外貿、開發區經濟

      招商引資成果顯著。2016年,引進外來投資項目23個、增長21.1%,實際利用外來資金23.19億元、增長14.8%。2016年實際到帳外資1350萬美元、增長70.2%,進出口總額完成24.6億元、下降8.4%,進口總額1.3億元、下降37.4%,出口總額23.3億元,下降5.9%。

      棗莊經濟開發區穩步發展。近年來,市中區把棗莊經濟開發區建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按照“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產出”的原則,舉全區之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開發區發展進入快車道,先后投資4.3億元建成道路13條,總里程29.1公里,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實現了“八通一平”,進一步增強了開發區的承載能力。2016年,轄區內共有企業199家,投資總額170余億元,安置就業2.6萬人,全年實現稅收2.08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5.01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4.5%9.5%。

      市南工業區建設有序進行。市南工業區被列入國家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61家市屬工業企業改革改制主體任務基本完成,近4萬名職工遺留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七、交通郵電、旅游服務

      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逐步完善。2016年,完成了君山西路、龍頭西路區、建設路等5.7公里道路的鋪設。完成農村公路項目13個共計16.1公里,其中縣鄉道改造工程項目27.6公里;通村道路工程項目118.5公里,總投資901萬元。國道206市中段大修工程、省道345線市中段中修工程、省道904棗薛線官地至陳湖段中修工程,共計爭取公路建設資金1.2億余元。2016年,全區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6679輛、15.8萬噸位,客運汽車355輛、1.2萬座位,貨運量6850萬噸,貨運周轉量122.6億噸.公里,客運總量1521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3.2億人.公里。2016年末公交線路63條,運營里程1574千米,公交運營車輛1760輛,年客運量7138萬人次;出租車434輛,年末客運量852.8萬人。

      郵政通訊業穩步發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3023.37萬元,增長23.11%。電信業務總量18.8億元,增長14.5%。固定電話用戶8.7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80.4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9.4萬戶,農村交換機容量3萬門。

      服務業發展跨入新階段。2016年服務業投資完成98.57億元,占投資比重達到44.2%。限上服務業企業發展到104家,商業設施面積達到155萬平方米。以中央廣場為代表的現代商業服務業綜合體建設完工投入運營,總計投入資金達到13.7億元,建設面積達到26萬平方米,營業面積達到9萬平方米。新改建旅游廁務232座。2016年,10個市級服務業重點項完成投資13.79億元。2016年,地區旅游消費總額達到21.6、增長15.1%,爭創省級旅游強鄉鎮1個、省級旅游特色村3個、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3個、省級精品采摘園2個、省級好客人家四星級農家樂6個、三星級農家樂4個、二星級農家樂7個,爭取鄉村旅游專項資金141萬。全區共25家企業獲得“棗莊市服務業品牌培育工程服務業知名品牌”榮譽稱號,占全市獲獎企業的25%,涉及旅游酒店、商貿流通、專業市場、現代物流、快遞等行業,營業額平均增加15%以上。

      八、財政稅收、金融存貸

      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全年實現財政收入22.21億元、同比增長6.5%。財政支出完成28.71億元、同比增長3.0 %。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達到80.7%,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達到9.9 %。

      稅收收入平穩增長。市反饋我區各項稅收完成28.71億元、增長3.0%。其中:國稅收入14.15億元、增長12.4 %,地稅收入14.56億元、下降4.7%。稅收占GDP比重達12.8%。

      金融存貸平穩運行。年末轄區內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86.08億元、比年初增加26.78億元、增長7.45 %,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62.13億元、比年初增加29.08億元、增長12.48%;各項貸款余額291.61億元、比年初增加3.41億元、增長1.2%。正凱新材料在“新三板”成功上市。

      九、科學技術

      科技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共確立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2項,爭取無償資金300余萬元;爭取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計劃項目1項,申報棗莊英才計劃6人,確定2人,落實各類人才計劃資金220萬元;為6家企業申請兌現了市級科技創新券36萬元;杰諾生物酶作為科技創新型領軍企業的優秀代表,獲得市級股權投資基金4000萬元;取得重要科研成果20項,其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以上的17項,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4項。

      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強化。平臺建設方面:2016新申報棗莊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認定1家;申報山東省示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魯南信息產業園成功備案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冠宇食用菌被國家科技部農村發展司認定為星創空間、杰諾生物酶被認定為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萍己献鞣矫妫捍俪缮綎|農業大學教授、博導姜遠良與棗莊萬生禽業有限公司簽訂棗莊孫枝雞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合作協議,共建棗莊孫枝雞品種繁育推廣中心;促成東大機械與省科學院就智能公鐵兩用牽引裝備開發推廣達成合作意向;促成北京理工大學和鵬翔光電科技簽訂高性能鋰電二次電池開發協議;協同德匯新能源、杰諾生物酶、鵬翔光電等企業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開展產學研交流,并就石油驅油劑威蘭膠優化開發、高性能物流專用車PACK研發等項目進行了初步交流。

      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新突破。2016年,全區專利申請96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01件;授權專利52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3件;全區有效發明專利達到176件,PCT國際專利申請1件,實現零的突破;洪海光電、杰諾生物酶分別獲得專利質押貸款200萬元、100萬元,實現了零突破。

      十、教育、衛生、文化、體育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區共有中小學66所,教職工3716人??傆嬛?,小學50所,普通中學15所,特教中心1所。全區小學招生9296人、畢業6266人、年末在校學生58202人;中學招生6622人、畢業6609人,年末在校學生19113人;特教中心招生44人、畢業11人、年末在校學生154人。當年新建標準化校舍4萬平方米,新改建幼兒園3所,省市級規范化學校達到56所。推進解決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實行“一周一調度一通報”,全區規劃建設項目50個,現已開工48個,開工率96%,竣工29所。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全區有醫院及衛生院10個,床位885張,衛生技術人員1106人,其中:執業醫師401人、注冊護士537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順利實施,公共衛生服務基本實現均等化。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59‰以內。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省首家區級腦癱康復中心建成使用,公共衛生服務基本實現均等化。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區文化及相關產業2015年實現增加值8.75億、比上年增長6.7%;文化及相關產業占GDP比重4.06%、與上年相比提高0.15個百分點?!皟绅^”深入推進免費開放,區圖書館新增圖書2000余冊,區文化館新建室外演出舞臺,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放映各類影片1332場;開展“送電影進福利機構”公益電影放映活動,放映公益電影387場。舉辦市中春晚、廣場舞大賽、 “光明之夏”等大型群眾文化活動,演出1100余場,送戲下鄉130余場?;鶎游乃嚺嘤栔鸩郊訌?,全年共組織各類培訓活動135余次、培訓3500余人次。在非遺傳承方面,共確立省級非遺名錄項目4項,分別是申報鼓兒詞、四蟹搶船、棗莊砂陶燒制技藝、古陶窯建造技藝,省級“民間游藝之鄉”1項,確立市級非遺名錄項目37項,區級非遺名錄項目68項。非遺傳習基地或傳習所6個,其中“齊村砂陶大作坊傳習所”入選山東省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

      體育工作成效顯著。今年,全區11個社區及廣場新建、更換、維修體育健身器材共計174件。新建大型社區健身廣場3個,更換、維修31個社區及大型健身廣場體育器材300余件,新建社區健身廣場19處。申請2016年省級體彩資助工程6,被省體育局評選為我市唯一一個縣級室外體育健身器材維護管理示范單位。2016年,參加棗莊市第九屆運動會資格賽獲得12枚金牌;參加山東省跆拳道(乙組)、羽毛球、田徑等項目錦標賽,共獲得2枚金牌、7枚銀牌、3枚銅牌。體育彩票銷售態勢良好,全年體彩銷售達到1.18億元,為我區體育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我區被山東省體育局評為2016年度體育彩票工作考核先進縣(市、區)。

      十一、城鄉建設、節能環保

      城鄉面貌變化明顯。進一步改善交通通行條件,2016年,實現了中興大道、青檀北路建設全線貫通,改造提升君山西路、勝利西路和崮山路,青檀北路改造工程沿線地下管線遷改建設基本完成,公鐵立交工程進展順利。做好供水、供熱管網升級改造工程,完成新增、改造供熱面積84.4萬平方米。新增遺棠水源地,建設2000立方米清水池2座,二級加壓泵站,配套輸水泵機、供電設備及及新建DN500管線3200米;實施了崮山路、西昌路等六個路段共計2379米供水管網改造。全年背街小巷維修工程全部完成,共維修整治34條,修復路面4.7萬平方米,新建和修復下水道1100米。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年內分配公租房170戶,新增住房補貼發放20戶。改造農村危房63戶,改造農村旱廁6728戶,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改善農民群眾的居住條件。投資5260萬元對榮華里、華西小區、市府宿舍等8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改造,改造面積46.5萬平方米,涉及居民5898戶。

      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深入推進節能減排,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強力推進,完成2016年度我區污染物總量減排約束性指標。2016我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同比改善12.2%;細顆粒物(PM2.5)同比改善15.2%;二氧化硫(SO2)同比改善46.3%;二氧化氮(NO2)同比改善12.2%;完成了十里泉電廠5號、7號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列入改造計劃的67臺燃煤鍋爐中共完成鍋爐治理51臺;對19家多孔磚廠實施了停產整治,并進行了升級改造。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投資2600余萬元,建設了西王莊、稅郭、東沙河等3處人工濕地,規劃水域面積31萬平方米,實現“治污和凈化”雙重水保護模式。投資425.6萬元,拆除取締周村水庫飲用水源地周邊畜禽養殖戶108185棚。

      十二、人民生活、安全生產、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合理增長。年末全區公安口徑居民戶數16.79萬戶,戶籍總人口57.72萬人,其中:男性29.39萬人,城鎮人口41.54萬人。計生口徑全年出生人口7216人,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8.5%,死亡人數2149人,人口出生率12.59‰、死亡率3.8‰、自然增長率8.84‰。

      4:每百戶城鄉居民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名 稱

      城 市

      農 村

      名 稱

      城 市

      農 村

      彩電

      101.4

      116

      電冰箱

      97.1

      92

      摩托車

      14.3

      62

      家用汽車

      37.1

      26

      家用電腦

      81.4

      46

      空調器

      127.1

      86

      洗衣機

      97.1

      98

      淋浴熱水器

      101.4

      92

      照相機

      48.6

      10

      移動電話

      212.9

      232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區累計民生支出82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6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97元、增長8.0%。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672元、增長1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69元、增長7.4%;人均消費性支出14999元、增長10.5%,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3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9元、增長8.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330元、增長9.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34.2%。

      安全生產繼續向好。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以貫徹落實新《安全生產法》為主線,全年共培訓1萬余人次,開展安全檢查共1.5萬家,排查整治安全隱患4746條。2016年,94家企業通過安全標準化達標驗收,棗莊中聯通過了國家一級安全標準化評審;10家企業通過國家和省、市級安全文化示范企業達標驗收;7個鎮街通過了省級安全社區驗收;完成職業病危害申報與備案企業259家。通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進一步提升了安全生產工作水平,有效遏制了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民政和基層民主事務穩步推進。2016年,推行“以醫助養、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新模式,建成甘泉養老康復中心、仁慈老年托養康復中心、頤源山莊養生養老產業園、永安養護院等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4家,總數居全市前列。抓好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新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6個,新建2處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3處農村幸福院。扎實推進養老服務業,新增養老床位500張,新建2出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3處農村幸福院,新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6個。扎實推行“四社聯動”,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方式,向弱勢群體提供社會服務,建成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示范社區4個。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2016年,征繳企業養老保險費2.7億元,征繳機關事業養老保險費1.8億元,征繳失業保險費1021.1萬元,收繳居民養老保險費6385.54萬元,全年共計發放社???/span>30.1萬人。全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68人,2個市定貧困村。全區共組織實施扶貧產業項目39個,項目覆蓋帶動貧困戶884戶,貧困人口1165人。2016年,全區共有2079人實現脫貧,1個市定貧困村實現摘帽。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城鄉并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十二連增”。全面兩孩政策平穩有序實施,各級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到40家,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量位居全市前列。

      慈善救助有序開展。為新考入大專及本科殘疾人學生申報省級勵志助學一次性救助項目,共計發放助學金3.95萬元。實施福彩公益金貧困精神病人康復醫療救助,共為120名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費服藥,為25名貧困重度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費住院。全年共為3241名殘疾人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298.79萬元,為3525名殘疾人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299.79萬元。實施0-6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七彩夢行動計劃”,年內共為31名腦癱兒童、30名孤獨癥兒童、14名智障兒童實施免費搶救性康復救助,為5名重度聾兒免費實施人工耳蝸手術及康復訓練。

      注:1、公報中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規模以上工業標準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3、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指計劃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當年完成投資額。

      4、限額以上批發企業為年銷售額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限額以上零售企業為年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上企業;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為年營業額200萬元及以上企業。


      相關文章

      中共市中區委、市中區人民政府主辦 各鎮街、區直部門內容保障

      市中區大數據中心建設 地址:棗莊市市中區君山中路321號 郵編:277101 技術支持電話:0632-308307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632)3921308 舉報郵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網站備案:魯ICP備07002590號-1 政府網站標識碼:3704020008  魯公網安備:37040202000003號

      高潮喷水尖叫A片
      <dd id="8x449"></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