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路街道環繞市中區老城一周,兼具城市和鄉村屬性,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面臨鄉村治理主體弱化、治理環境復雜、治理對象多元等諸多難題,重點項目建設、征地拆遷等任務繁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矛盾較為突出。自2017年起,光明路街道率先在基層鄉村成立“好商量”議事會,通過“有事好商量,有話好好說”的議事協商模式,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好商量”議事會由村級黨支部召集,堅持“六議”“兩不議”原則,以光明之“星型網絡”為抓手,采取“1+N”的“六方會商”模式,精簡流程,科學規范議事。實行“單周收集民意,雙周商量解決”的“一線工作法”,主動入戶收集社情民意,集中攻堅群眾訴求。議事會后村(社區)“兩委”明確落實事項相關責任人,將協商成果通過書面、電話等方式向利益相關方進行通報,自覺接受公開監督。
一是“好商量”打開基層治理新篇章。2020年以來,光明路街道進一步深化“好商量”基層議事協商工作法,建立“網格驛站”、“好商量網格議事廳”、“網格聊吧”等議事平臺載體,劃分“街道—管區—社區—網格—樓棟巷道—單元”六級732個“紅色網格”,街道機關、村居工作人員、社會治理網格員、城鄉公益崗人員、在職黨員和志愿者1800余人全部進駐網格,打通基層服務“神經末梢”。通過基層微網格的“好商量+微治理”議事協商,23個村(社區)“兩委”換屆成功實現了“四個100%”,換屆全程“0”輿情;十年以上信訪積案全部清零,“釘子案”、“骨頭案”最終得以解決;全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熱情高漲,轄區面貌煥然一新。這些良治善治的“光明方案”,被《經濟日報》、《新華社高管信息》、《大眾日報》、“學習強國”平臺、《棗莊日報》等權威媒體予以詳細報道,廣泛宣傳推廣。
二是“好商量”探索村民自治新路徑。2020年4月,官地村通過“有事好商量”解決村里行路難的問題,村民從此告別“雨天出行一身泥,晴天出行一身灰”的窘境;2021年12月,雷村召開協商議事會議調解尹某子女贍養糾紛事宜,經過3次調解,最終達成一致,成功打開尹某與子女心結,使老人可以安享晚年。經過5年的探索完善,“好商量”議事協商工作法成為了黨群密切聯系的法寶。2020年9月,官地村“好商量”工作法被省民政廳評為山東省優秀社區工作法,今年,獲評“棗莊市移風易俗示范村”稱號;2021年,雷村“好商量”工作法已上報民政部參評全國優秀社區工作法。
三是“好商量”煥發社區服務新活力。創新搭建“志愿者·紅馬甲”平臺,組建七彩心志愿者服務隊,以矛盾化解為主題,以協商議事為準則,開展志愿服務,有效破解“有辦法、難落實”的基層困境。東盛社區某小區原物業公司與業主委員會、新物業公司存在矛盾分歧,一度產生沖突,引發信訪。社區啟動“好商量”程序,與區物業事務中心、法律顧問等相關部門召開兩次聯席會議,最終原物業公司撤離小區,業主委員會按照招投標程序重新選定新物業公司,事件得到妥善解決。通過融合運用“好商量”議事協商工作法,東盛社區“816在職黨員管理法”走在全省全市前列,錦龍社區、石碑社區紅色物業成為全市全區典型,遠航社區“小紅土”志愿者服務事跡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
五年來,一間間議事室、一次次舉牌、一聲聲同意,讓修路筑渠、土地流轉、環境提升等諸多群眾關心事得到了有效解決。截至目前,“好商量”工作法已化解各類民生問題共計兩千余件,基層化解率達到96%,真正做到化解民憂、解決民愁,實現了“商以求同,協以成事”的良好局面,為基層治理、鄉村振興蹚出了一條切實可行、成效顯著的新路徑。
中共市中區委、市中區人民政府主辦 各鎮街、區直部門內容保障
市中區大數據中心建設 地址:棗莊市市中區君山中路321號 郵編:277101 技術支持電話:0632-308307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632)3921308 舉報郵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網站備案:魯ICP備07002590號-1 政府網站標識碼:3704020008 魯公網安備:37040202000003號